◈실크로드문화순례◈/낙양문화권

중국 등봉 숭양서원(嵩阳书院, Sōngyángshūyuàn)

蔥叟 2010. 11. 7. 05:41

중국 등봉 숭양서원(嵩阳书院, Sōngyángshūyuàn)

 

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 宋代(公元960~1279年) 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 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 也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和传播中心. 她是已经消失了的书院文化的继承, 是嵩山作为儒家文化中心的见证. 其规划布局和实物留存独具特色, 对硏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 敎育制度, 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

 

▲고산앙지(高山仰止)

  

▲고산앙지(高山仰止)

 

▲고정(古井)

 

▲고정(古井)

 

▲고정(古井)

 

▲고정(古井)

 

▲숭양서원(嵩阳书院)

  

▲숭양서원(嵩阳书院) 대문

 

▲숭양서원(嵩阳书院) 편액

 

▲숭양서원(嵩阳书院)과 숭산

  

▲숭양서원(嵩阳书院)

  

▲장군수(將軍樹)

  

▲장군수(將軍樹)

  

▲장군수(將軍樹)

    

▲선성전(先聖殿)

 

先聖殿內供孔子及其四大弟子 - 顔子, 子思, 曾子, 孟子線刻畵像. 東西山牆分別介紹儒學産生發展情況及孔子弟子七十二賢傳略和十二先哲畵像.

 

▲강당(講堂)

 

講堂爲古代授課的場所. 陳設有敎案, 敎員. 繒製有程顥 程頤講學圖等. 歷史上 “程門立雪”的故事就發生于此.

 

▲숭양서원(嵩阳书院) 강당내부

 

▲강당(講堂) 내부

  

▲도통사(道統祠)

 

▲도통사(道統祠) 편액

   

道統祠爲祭祀場所. 內治堯帝, 大禹, 周公雕像 在各雕像之后分別繒製堯帝巡狩 大禹治水, 周公側景圖. 充分反映了中岳嵩山曾是歷代帝王活動的地方.

 

▲대우(大禹)

 

大禹, 名文命, 字密, 鯀之子, 以治水, 改造自然造福人民而被後人頌揚. 嵩山留下了許多興其治水有限的遺迹, 傳說, 如 “啓母闕, 啓母石, 軒轅關, 龍門”等.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 據傳就發生嵩山.

  

  ▲제요(帝尧)

 

帝尧, 姓伊祁氏, 名放勳, 號陶唐, 帝嚳之子, 都平楊,(今山西臨汾縣). 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明帝以仁政而治天下, 爲體察民情, 定于每五年對五岳巡狩(視察)一次, 以利于及時解決黎疾苦, 據漢楊雄<昰東賦>載 “堯卒于嵩山.

  

▲주공(周公)

 

周公, 姓姬名旦, 周文王之子, 生于公元前1079年, 卒於公元前974年. 武王死後, 成王卽位, 因其年幼, 他代攝朝政. 爲鞏固周王朝的統治, 制訂了禮樂制度, 爲發展農耕, 探究歷法. 我市告成鎭的 “測景臺” 卽爲當時天文測量的遺迹之一, 爲後世天文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반지교(泮池橋)

 

▲반지교(泮池橋)

 

▲반지교(泮池橋)

 

▲반지교(泮池橋)

  

▲장서루(藏書樓)

 

藏書樓是古代嵩陽書院儲藏典章之地. 原藏書一千多部, 如九經, 子, 史, 博物典匯, 理學要旨修辭指南, 理學正宗, 日講四書, 理性精義等.

  

▲잡상

 

▲잡상

 

▲불비(佛碑)

 

▲불비(佛碑)

 

▲불비(佛碑)

 

▲불비(佛碑)

 

▲불비(佛碑)

 

▲불비(佛碑)

 

▲불비(佛碑)

 

▲불비(佛碑)

 

▲불비(佛碑)

 

▲불비(佛碑)

 

▲불비(佛碑)

 

▲일위도강비(一葦渡江碑)

 

嵩山小林禪寺達摩一葦渡江

 

 

 

<2010. 8. 2>